攜帶式化學治療注射期間須知
ㄧ、何謂攜帶式化學治療?
攜帶式化學治療注射,是使用一種連續性自動輸液幫浦,不
需住院及不影響日常生活下,進行居家化學治療藥物注射。
二、攜帶式化學治療輸液器(俗稱「化療奶瓶」,如圖一)
n 應用正壓輸出原理,可自動持續輸注藥液,裡面的儲藥囊會隨輸液時間增加而變小變輕,當儲藥囊呈一長條狀時,表示藥液已輸注完畢,即可返院由護理師移除輸液器。使用時不需電力控制,可放入口袋、皮包或腰包內隨身攜帶,方便進行居家化學 治療。

n 其流速非常緩慢(每小時5CC),所以於輸注起,每6~8小時應觀察儲藥囊是否縮小,以確認其功能正常。
n 輸液器為壓克力製品,請勿直接日曬或接近熱源,以防受熱爆破。
n 輸液器上有流速控制器可控制藥液於時間內輸注完畢,但有時會因溫度變化、藥液黏稠度、針頭粗細或人工血管是否順暢等因素而提前或延後打完。
n 若輸注時間延長或減少5小時均屬正常範圍,請您不用擔心這並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µ 接受攜帶式化學治療的居家注意事項
因化療藥物為高危險性藥品,若您或您的家人在接受居家化療期
間,為防止角針外移發生化療藥物外滲或潑灑造成無法傷害,請注
意以下提醒:
1. 避免激烈運動和過度伸展運動。
2. 請勿拉扯注射管路,睡覺避免睡向患側(打針部位),建議穿著寬鬆衣物;就寢前請再檢查管路是否有在衣服上固定好,避免熟睡不小心拉扯管路。
3. 人工血管注射部位勿背包包或提重物或斜揹帶,如坐車繫上安全帶時,避免背帶摩擦注射部位造成固定敷料脫落失效。
4. 平日輸液器可放於專用腰包內,避免不慎碰撞而導致摔落。
5. 注射期間護理師會以防水透明敷料固定人工血管針頭注射部位,返家後建議暫時採擦澡或沖澡方式,避免注射部位感染。
6. 請您和家人務必注意人工血管注射部位針頭有無滑脫、管路連接處是否鬆脫、管夾確認未處於關閉狀態及輸液儲藥囊是否穩定且持續變小。
7. 若感到注射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或感覺異常,如刺、麻 等症狀,請觀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滲液,若發生以上情形,極可能已發生化療藥外滲,請立即關閉管夾並馬上返院,若平日上班時間請到門診化療室,假日或下班時間請到急診求治。
n 因為屬於化學毒性廢棄物,潑灑會由空氣揮發造成環境汙染和人體傷害,所以若您或家人接受居家化療注射,建議準備以下用品,防止化療藥物發生溢出潑灑在身上的衣服或居家環境時可以使用:
Ø 居家化療潑灑套組用品清單:
居家化療潑灑套組用品清單
|
1.
|
防水材質手套2付,如:主婦使用乳膠手套。
|
2.
|
口罩
|
3.
|
衛生棉、尿布墊(或尿布)
|
4.
|
舊毛巾或抹布
|
5.
|
漂白水
|
6.
|
大垃圾袋2件
|
Ø 發生潑灑進行方式:
家屬或照顧者請戴上口罩及手套,若一般檢診手套請戴兩層,
或主婦乳膠手套。
使用看護墊或尿布或衛生棉的吸水面吸附化療溶液。
發生潑灑地點須先將毛巾或紗布使用漂白水擦拭一次,再用清
水擦拭三次。
擦拭過的毛巾或抹布、手套、口罩和有沾到化療溶液的衣服或
被單先放入第一層垃圾袋綁緊,再放入第二層垃圾袋綁緊。
上班時間帶到門診化療室交由護理人員進行處理。
n 何時該儘速聯絡醫護人員或返院處理?
1. 接受居家化療注射期間發生角針移位、脫出,藥水滲到皮下肌
肉或藥水從入針處流出來或藥水從管路溢灑出來時。
2.若出現發燒、寒顫、呼吸急促、昏眩、皮膚紅疹或其他過敏反
應、注射部位出血不止、潰爛或腫痛、大面積瘀青、嚴重腹瀉、
血尿或血便(黑便)。
Ø 非假日上班時段(星期一及星期二08:00-17:00、星期三至星期
五為09:00-18:00)請諮詢門診化療室:03-8241143、03-8241144。
Ø 假日或下班時段,請諮詢化療病房:03-8241492、03-8241499。
更新日期: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