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障者常見疾病及處理原則
門諾會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蔣博文
各論-腦中風
梗塞型 出血型-診斷部分
危險因子-高血壓 心臟病 糖尿病 抽煙-控制部分及預防醫學部份
嚴重程度各異-全癱到輕癱到完全恢復
肢體癱瘓-復健 關節活動 物理治療 職能治療
感覺異常-減敏感法 藥物 心理支持
語言障礙-語言治療 替代溝通
吞嚥困難-語言治療
認知能力受損-認知訓練 職能治療
自我照料能力不足-職能治療 照料者教育
各論-腦中風
肩關節半脫位-疼痛處理 弔帶
大小便失禁-尿布 尿管 清潔 訓練
其他併發症-肺炎 尿路感染
再度中風-預防
交感神經失養症-關節活動 藥物 神經阻斷
營養不足-補充
替代醫療-針灸 傳統醫療 整體醫療 芳香花精 音樂
各論-脊髓損傷
泌尿系統
尿液檢查
測餘尿
腹部X-光
血液檢查
腎臟及膀胱超音波
同位素腎掃瞄
膀胱尿道顯影
腎臟顯影
膀胱壓及擴約肌肌電圖檢查
膀胱鏡檢查
各論-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者常見的腸胃道併發症如下:
糞便阻塞
治療方法,是必須口服瀉藥,由上往下讓糞便排出,少數特殊情況會需要手術,也有因腸阻塞造成腸子破裂的報告。預防方法是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排便頻率要增加,儘量排乾淨。
腹瀉
治療的方法視其原因而定。
痔瘡
預防的方法是坐特殊椅墊,以減少肛門附近所受的壓力。再者是儘量多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避免糞便太硬;多喝水、多運動、不要隔太多天才解便等等也都有幫助。
腹部脹氣
方法服用促進排氣的藥物,更重要方法是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定期做肛門的刺激以促進排氣,且避免食用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牛奶、蛋、薯類等,這一點個人體質差異很大,可經由經驗觀察哪種食物易引起脹氣;烹調的方法也有影響)。
直腸脫垂
薦髓損傷的患者。防治之道包括服用軟便劑或含纖維食物使糞便變軟,配合解便次數增加以免大量糞便的堆積,另外挖便時不要太用力撐開肛門,以免肛門的肌肉被拉傷。
巨腸症
慢性便秘或反覆發生糞便阻塞的患者,由於大腸長期的堆積了大量的糞便,造成更嚴重的腸阻塞,治療的方法是必須將這段大腸切除,再將上下的腸子縫合。
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定期排預防上述併發症。
各論-脊髓損傷
自主神經異常反射
在第六胸髓以上部位損傷的病人才有發生自主神經異常反射的可能性
自主神經異常反射肇因於受傷以下部位的有害性刺激,主要是骨盆腔內臟擴脹,如膀胱、大腸、直腸、生產的子宮收縮都是常見的情況
自主神經異常反射的症狀包括頭痛(常被描述為劇烈的、厲害的頭痛)、冒汗、皮膚血管擴張、鼻塞、汗毛直豎、異常感覺等。理學檢查可發現血壓上升、冒汗、頸部或臉部有汗漬,在發作早期可發現心跳變慢。高血壓是自主神經異常反射最主要的致病原因,而且可能造成意識喪失、抽筋、腦出血,甚至死亡。
處理
病人床頭搖高、讓病人坐起來,並搜尋肇因之刺激
一般處理不能解決異常反射的問題,則需採取藥物治療來降低血壓
各論-脊髓損傷
痙攣
痙攣可視為薦髓以上損傷患者症狀之一
被動性活動時肌肉張力增加或非自主性抽搐
處理原則
良好的護理照顧
放鬆太緊的衣物,適當處理大小便以避免膀胱漲尿或糞便嵌塞等。適當擺位在降低痙攣扮演一重要角色,而每日牽拉運動計畫是所有處理痙孿不可缺少的步驟。
局部冰敷可以降低肌腱反射興奮度
裝置副木,運動促進訓練
口服藥物
椎管內注射
骨科或神經外科手術方式處理
椎管內注射 Baclofen
注射酚劑阻斷神經或運動點
肌腱切斷術可以考慮應用在嚴重痙攣病人身上
各論-脊髓損傷
疼痛問題
周邊神經痛(包括馬尾神經痛):
中樞脊髓痛:
內臟痛:
肌肉緊張或機械般疼痛:
心理性痛:
處理慢性疼痛方法
包括處理脊柱排列及神經根壓迫,透過積極復健轉移對疼痛注意力,使用抗憂慮藥、抗精神病藥、抗抽搐藥、經皮神經刺激、針炙、摧眠或放鬆療法
引痛點注射、經皮刺激、認知行為技術
支架可減少機械性疼痛
各論-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呼吸問題
損傷位置在頸椎第三節至第五節之間者為「呼吸功能障礙高危險群」;受傷位置第五節頸椎以下者,屬較安全位置
肺活量下降,潮氣量下降
處理原則
咳痰功能-藥物 吸呼氣
強化吸肌功能
關節活動
擴胸運動
避免任何呼吸道的感染源及刺激
各論-脊髓損傷
心肺功能變化
心臟血管系統之變化
因為下肢活動障礙所導致之肌肉收縮異常、靜脈血液鬱積,故讓血液回流到心臟之總量更為減少,故臨床上常見到脊髓損傷病患於活動中容易疲倦,上肢活動容易產生疲勞,以致病患對運動之興趣更為減少而臥床機會增加,此一惡性循環更容易導致心肺血管系統之合併症包括姿勢性低血壓、運動中低血壓、自主神經異常反射、冠狀動脈疾病及肌肉持續性萎縮等情況產生
肺功能之變化
頸椎、高位胸椎、低位胸椎、腰椎損傷後之肺活量分別為正常人的55%、68%、71%、及95%。
復健訓練
姿勢及身體擺位訓練
呼吸及咳嗽技巧訓練
胸廓活動訓練
肢體活動度訓練及有氧運動
呼吸肌肉群之強化運動 避免抽煙 增進病患咳嗽之能力
各論-脊髓損傷
壓瘡傷口發生的原因
局部性因素,包括:
表皮垂直壓力:表皮水平切力:局部外傷及感染:
局部溫度:
局部濕度:
全身性因素,包括:
年齡:
營養不良:
貧血:
各論-脊髓損傷
壓瘡傷口的共通護理:
營養補充。
防壓力床墊使用。
適時翻身。
床單拉平。
忌用紙尿褲,用紙尿片墊於床舖上,防大小便污染床墊。大便失禁者:若腹瀉時,使用大便失禁收集袋。小便失禁者:女性用存留導尿管小便訓練法。男性用尿套收集尿液。
保持身體的清潔。
穿易吸汗之衣服。
壓瘡的預防
減少局部的壓力 : 保持皮膚之健康狀態: 皮膚的自我檢查:
一般性的預防原則:
保持均衡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及維他命隻攝取應注意。
繼續練習復建後的動作,以保持活力。
小心避免尿路感染及其他重大疾病,以免因並而長期臥床
各論-脊髓損傷
營養及飲食指導
體重之變化
在受傷後之初期,病患常會發覺體重有下降之現象
慢性期之表現便有大大的不同,在受傷6個月以後常見體重慢慢增加
各論-脊髓損傷
膽固醇之變化
高密度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膽固醇及血液中之三酸甘油脂上升,而引起血管中之動脈硬化,
營養均衡失調
高鈣血症
年輕之脊髓損傷病患,較有機會於急性期時出現高鈣血症候群
各論-脊髓損傷
飲食治療原則:
四肢癱瘓之病患其所需之熱量約為每天每公斤23大卡;但對於下肢癱瘓之病患由於活動度較高,故熱量約為每天每公斤28大卡。
日常生活飲食攝取之選擇原則為:高纖維、低脂肪、低油、低膽固醇飲食及熱量之調整,飲食攝取上也應避免高熱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點、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紅茶飲料等等。
各論-腦外傷
意識障礙-基本照顧
躁動期-照顧 安全 藥物
肢體欒縮-關節活動 牽拉運動 藥物
異位性骨化症-檢查 成熟 手術
協調障礙-協調訓練 (職能治療)
水腦症-檢查 手術
動眼障礙-手術 (眼科)
智能學習障礙-再學習 認知訓練
各論-腦性麻痺
肢體欒縮-副木 肢架 復健 藥物
脊柱側彎-復健 姿勢 輪椅擺位 背架 手術
智能不足-照顧 認知訓練 特殊教育體系
知覺異常-減敏感 認知治療 藥物
心理障礙 –心理諮商 及 治療輔導
語言障礙-語言治療
聽覺障礙-耳鼻喉科檢查追蹤
情緒障礙-藥物 心理支持治療
視覺障礙- 眼科 (斜視 弱視)
學習困難-特殊教育
癲癇-處方的癲癇藥
各論-嚴重退化性關節炎
如腰椎 膝關節 髖關節
疼痛-藥物 物理治療 傳統治療
步行不能 移位不能
輪椅使用
藥物使用
手術-如人工關節
長期卧床
各論-腦脊髓退化性疾病
巴金森氏症
失智症
運動神經元疾病
水腦症
腦缺氧性變化
小腦萎縮症
各論-巴金森氏症
復健
藥物
照護
家庭支持
預防併發症
跌倒
安全環境
各論-失智症
照護
理解
藥物
營養補充
照顧者辛勞
老人走失
預防其他併發症
各論-運動神經元疾病
進行性 由輕到重
照護
臥床
吞嚥困難-NG
復健
心理支持
各論-水腦症
痴呆 步態改變 大小便失禁 吃飯慢
找出可改善因子
藥物
手術
長期照護-類似老人失智證
各論-腦缺氧性變化
智能障礙到臥床-有輕重之別
認知訓練
照護
復健-肢體 副木
藥物-既有疾病用藥 腦循環藥 維他命
餵食-慢 避免嗆到 煮法改變
預防併發症
各論-小腦萎縮症
協調訓練
跌倒預防
語言障礙不清楚-語言訓練
吞嚥困難-吞嚥訓練 食物改變
環境安全化
輪椅 復健
照顧者認知教育
結語
復健重要性
照護重要性
家庭支持
和就近醫院建立緊密關係
考量經濟狀況
社會資源
國家政策
以耐心 慈愛心 同理心 面對
更新日期:2024/03/14 公告單位:復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