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位於: 首頁 > 各科介紹 > 醫療專科 > 其他專科 > 身心科
|
|
|
身心科 - 醫師介紹 | |
|
|
|
認識憂鬱症 |
|
文 /
洪曜
|
身心科/洪曜醫師
憂鬱症巳被世界衛生組織明列為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它可在任何年齡層發生,尤其是三十歲到四十歲的青壯年期,70%的患者會有輕生念頭,而15%會因自殺而身亡。根據統計,約有十分之一的人終其一生,有機會罹患憂鬱症。
許多人誤以為會得到憂鬱症,是因為抗壓性低,無法面對挫折所造成。目前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腦中神經傳遞物質不足,是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至於是什麼因素讓這些物質含量降低,目前還不清楚。臨床上,會見到有些原本很樂觀開朗的人罹患憂鬱症,因此憂鬱症和一個人的個性、能力或抗壓性,並沒有一致的關聯。
根據調查,只有不到7%的憂鬱症患者,尋求精神科治療。也就是說,即使憂鬱症有著高盛行率,但幾乎高達九成以上的病患,並未尋得適當的精神醫療服務。其中,缺乏精神健康知識,以及對於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感到羞恥,是影響民眾延誤就醫,以及未能得到適切診治的重要原因。
憂鬱症如果不治療,也有可能會自然痊癒,但病程平均要拖延至十個月,甚至更長。這段期間,個人及家人要承受身心無比的煎熬,更不用說那些無法挽回生命的自殺個案了。因此,我們若能學習使用簡易的評量表來自我檢查,就可以達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預防功效。
目前藥物治療的原理,主要是提高腦中血清素或正腎上腺素的含量。大多數憂鬱症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大約可在四到八週之間逐漸恢復平穩的情緒,當然,失眠、胃口差、坐立不安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也會隨之改善。
由於憂鬱症的復發率高,發病的次數愈多,不僅患者愈痛苦,更一次比一次增加治療的困難度,所以,在未得到醫師評估已完全治癒之前,千萬不可貿然自行停藥。
要如何與患者相處及共同扶持對抗疾病,是家屬們最為關切的問題。因此,家人首要完全了解憂鬱症的相關病因及症狀,一旦清楚知道後,就不會犯了「勸患者想開一點」的錯誤,就如同我們不會勸感冒的病人不要鼻塞一樣。因為,想不開、情緒低落,原是憂鬱症最主要的症狀之一。
其次,在陪伴家人及早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因為在開始藥物治療後,患者情緒的改善是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方能見到效果,而這段時期,家人耐心的陪伴及鼓勵,才是患者最強而有力的心理支持來源,也是患者與醫師之間合作管道的橋樑。
如此一來,憂鬱症不再是一個困擾個人及家庭的疾病,陰霾的情緒亦終有撥雲見日,重見光明的一天。
更新日期:2010/04/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