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門諾公益網
/
English
門諾簡介
法人歷屆董事
機構主管
使命願景
門諾。大事紀要
網路院史館
門諾印象館
門諾之美
來去門諾
醫療專科
醫療團隊
醫事部門
護理部資訊網
長照服務
貧病暨社會服務
產後護理之家
即測即評及發證試務中心
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
掛號方式說明
門診時間表
我要掛號
行動掛號APP
看診進度查詢
查詢/取消掛號
看診科別參考
門診服務
看診進度查詢
急診服務
住出院服務
急診即時資訊
床位一覽表
轉診、轉檢、代檢服務
文件申請
服務專線
藥物資訊
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免費匿名篩檢
醫病共享決策
護病比
內科衛教
外科衛教
預防醫學衛教
身心科衛教
婦幼衛教
營養衛教
復健衛教
牙科衛教
青少年保健衛教
用藥安全衛教
長期照護
安寧癌症衛教
急診衛教
檢查室衛教
社區健康部
社區健康促進
社區醫療群
海外行動醫療
人體試驗暨研究倫理委員會
學術活動公告
歷程沿革
團隊成員
醫學教育
醫事教育
圖書館
研究相關
醫學教育暨研究委員會
:::
醫療專科
醫療團隊
心導管照護團隊
血液透析中心
癌症中心
安寧緩和療護中心
呼吸照護團隊
身心科日照中心
矯具義肢輔具研發工廠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
精神護理之家
自費心理諮商聯合門診
癌症心理諮詢自費門診
睡眠中心
行動早療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失智照護聯合服務中心
慢性肝病防治中心
醫事部門
護理部資訊網
長照服務
貧病暨社會服務
產後護理之家
即測即評及發證試務中心
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
:::
院內相關連結
:::
壽豐分院
採購/招標公告
門諾多族語影音
急診即時資訊
最新消息
尊爵健檢中心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
電子病歷專區
國際醫療服務
護理部資訊網
觀光醫療
院牧室
醫學美容科
長期照護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讚美之泉
圖書館
員工信箱
志工招募
人才招募
留言與建議
常見問題
相關網站
院長信箱
:::
您目前位於:
首頁
> 各科介紹 > 醫療團隊 > 安寧緩和療護中心 > 安寧常見問題
安寧常見問題
|
安寧療護理念及服務簡介
醫師介紹
安寧諮詢門診
安寧常見問題
Q1: 接受安寧療護或住安寧病房是不是就完全不治療,只等死了嗎?所接受的醫療,和在一般內外科的治療,有什麼不同?
A:安寧療護是將目標由治癒疾病轉向「積極的症狀控制」,這是一種肯定與尊重生命價值的作為,並不是消極的「等死」或「放棄治療」。所提供的治療是為了能幫助病人減輕不適症狀,以提昇整體生活品質為主要目標,這是安寧療護與一般內外科治療方式差異最大的地方;當症狀控制穩定,病人也可以出院銜接安寧居家,持續獲得安寧醫療照護。
Q2:安寧療護等於安樂死嗎?
A:絕對不是喔!
安樂死是由人為刻意操作,在病人生命終點「前」透過藥物結束病人生命;而安寧療護則是視「死亡為生命的自然過程」,不去縮短也不延長病人的瀕死期,積極的緩解末期病人各種不適症狀,協助病人獲得安適並渡過最後一段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直到生命自然結束那一天。所以安寧療護是一種安樂活而不是安樂死的概念。
Q3: 安寧療護真的可以減少痛苦,提升生活品質嗎?
A:一定是可以的!
選擇安寧療護確實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與維護生命尊嚴,透過各職類的專業協助減輕不適症狀 (例如疼痛、焦慮、憂鬱、疲勞、食慾不佳、噁心、便秘、呼吸困難,以及睡眠問題等),也讓末期病人在臨終過程免除過度醫療,目的就是在確保與支持病人獲得身心靈全面舒適,進而減少疾病所帶來的痛苦。
Q4: 只有癌末病人才能住安寧病房或接受健保安寧緩和服務的資格嗎?
(1) 健保有給付的安寧療護服務,包括:安寧病房、安寧共同照護、安寧居家醫療。
(2) 經醫師評估符合「末期病人」收案條件者,可接受健保安寧緩和服務。
(3) 安寧療護收案對象:
*經醫師診斷為癌症晚期或末期病人
*經醫師診斷除癌症外疾病末期病人,例如肝、心、腦、肺、腎等器官衰竭、失智症、中風、漸凍人、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以及年老衰弱等皆為收案對象。
*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罹患罕見疾病或不可治癒之疾病,其症狀造成病人本身痛苦難以忍受,且醫療端已無合適解決方法之情形。
Q5:什麼是DNR? 一定要全套接受嗎?還是可以選擇項目? 對於臨終病人,DNR裡的項目做或不做有何優缺點? 誰可以簽署DNR?家人可以幫忙簽嗎?
(1) DNR全名為Do-Not-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其內涵為:當病人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而且病程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時,病人或家屬同意在臨終或無生命徵象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包括氣管內插管、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或其他救治行為)。
(2) 一套完整急救流程中,若只選擇部分執行則醫療效果有限;因此,無法刪除或只同意部分選項執行的,因為若這麼做反而會延長病人瀕死過程的痛苦。
(3) 末期病人若到臨終階段,DNR的好處是可以讓病人有尊嚴的善終,同時免除讓病人的身體因急救措施而造成二度傷害,以及避免家屬在目睹痛苦急救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與創傷。
(4) 反過來說,若臨終病人仍勉強CPR(心肺復甦術),壞處便是讓病人受到無效的醫療急救而延長痛苦的瀕死過程,因為急救處置是無法根治病人的末期疾病,反而容易產生傷害,如: 插管不適、喉頭水腫、口腔壓瘡、皮膚受損、周邊血管收縮壞死等)而徒增病人身體的辛苦。
(5)由意願人(也就是本人)簽署者,稱為意願書。當病人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時,由最近親屬一人代表簽署同意書。
Q6:怎麼預立DNR?
(1) A. 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B. 本人完成書面簽署(需有2位見證人); C. 完成註記流程。
(2) 民眾可以向醫院志工服務台、住院病人可以向護理站索取「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紙本意願書背面亦清楚說明健保IC卡註記申辦流程、註記進度查詢方式。民眾也可將意願書(本院為一式三聯)送至恩慈樓一樓大廳服務台(第二聯請自行保管),由本院協助完成註記流程。
Q7:簽了DNR,醫生就不會救了嗎?
A:簽署DNR是為了確保末期病人在瀕死、臨終、無生命徵象時,不會進行無效且突增痛苦的醫療。並不表示所有情況都不救治!
若有其他能緩解病人不舒服症狀的治療,還是會予以緊急處置,例如氧氣治療、止喘藥、鎮靜藥物等。
且當危急情況發生時,醫師仍會第一時間判斷:當下病況是否符合末期已無法治癒,且有醫學上的證據,病程進展到死亡已屬不可避免。若病況還沒到最後階段,仍會給予緊急必要之醫療處置。
Q8:簽了DNR可否反悔?
A:當然可以。但必須以「書面聲明」方式撤回方才生效。
(1 )意願書撤回:當簽署人想撤回,須由本人填妥「撤回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聲明書」,並比照註記流程,正式送至中央主管機關撤銷健保IC卡之註記。
(2) 同意書撤回:聲明人須簽屬「撤回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聲明」,因為同意書是病人意識不清或無法表達意願時,由最近親屬簽署之,故若親屬之間有不同意見而要撤回,必須依照法定的順位(後順位者,不能撤回前順位者的同意書)
Q9:簽過DNR(拒絕心肺復甦術)就代表已選擇安寧緩和善終?
A:簽署DNR只代表重病末期臨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電擊、CPR等急救)的意願。如果不希望瀕死過程被無效維生醫療拖延,還要在安寧緩和醫療抉擇意願書中,勾選:不施行維生醫療,並完成法定註記IC卡流程,讓預立的醫囑具備法律效力。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當末期情境發生時,要主動諮詢醫院之安寧緩和醫療服務、聯繫相關資源評估轉介,才能確保安寧善終。
Q10:為什麼要入住安寧專責病房?如何收費?不選安寧專責病房入住又會怎樣?
A:(1) 除了生理症狀評估外,安寧以團隊照護為模式,結合身心靈之共同照護,包含心理師、關懷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等團隊會一同照護。所有臨床人員均受過安寧專業訓練,不只處理病人的身體症狀問題、同時兼顧心理與靈性的問題;照顧人力比例也比一般病房高,能提供較深入的照護服務。
(2)收費:依照健保規定,病房費用除健保床免部分負擔;單人床:依醫院單人房一天之自費費用收費,不會額外收取安寧病房費。
(3)安寧病房是一個高度專業的專科病房,所有人員的訓練特別著重在處理不容易的末期問題,在舒適護理、症狀控制、臨終照護、心理靈性的專業培訓,皆比一般病房有更進階的要求。人力照護比的嚴格限制(每位護理師上班,、照顧的總病人數約只有一般病房的一半),也讓護理師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即時處理困難的症狀變化和照護細節。如果因為傳統觀念迷思而不願意住進安寧病房,錯失了高規格的專業照護,實在會非常可惜。
Q11:安寧病房可以住多久?是不是一直住到過世為止? 否跟加護病房一樣,家屬不能進去?還需要家人來陪病嗎?
A:(1)安寧病房為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質,將目標由治癒疾病轉向積極的症狀控制,當症狀控制穩定,及家人預備完成 (照顧者及家中環境之預備),病人也可以出院並銜接安寧居家,由居家團隊繼續提供持續性的照護,因此不一定是一直住到過世為止,若情況相對穩定,也可出院返家照顧。
(2)安寧病房跟一般病房相同,是需要家屬陪病的(跟加護病房不一樣)。在生命末期更加需要親友的陪伴與支持,也會透過陪病機會教導照顧者各樣舒適照護觀念和技巧。疫情期間安寧病房依衛服部規定屬特殊單位,仍有訪視時間及人數限制。
Q12:安寧病房是不是都只用嗎啡及安眠藥,讓病人昏睡?
A:不是。
安寧病房運用專業知識,適當使用各種藥物、儀器設備及輔助療法,減輕病人的症狀,保持他們的身體舒適,在此過程安寧團隊及醫師會不斷的與病人及家屬討論用藥,達到最適切之個人化照顧。
Q13:住安寧病房之後還能回家嗎?
(1)依照住院者身體情況而定,也會依病人和家人的期望一同討論。
(2)若住院者情況穩定,可出院返家照顧,若家中照顧已有困難也可考慮機構照顧,或由安寧居家團隊銜接協助照顧。
(3)若住院者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而非情況穩定的出院,但住院者期望在家善終,這時安寧團隊會一同討論制定讓住院者臨終返家的準備,後續也會由安寧居家團隊協助。
Q14:什麼是安寧共同照護? 什麼人可以接受安寧共同照護? 如何收費?
(1)安寧共同照護(簡稱安寧共照),是讓病人於一般病房(非安寧病房)、急診或加護病房住院期間,也能得到安寧專業團隊的共同照護。
(2)經主治醫師判斷符合安寧收案條件,包含癌症末期、非癌症疾病的末期病人、以及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之罕見疾病,皆為安寧共照服務對象。
(3)安寧共照屬於健保給付範圍,不須額外費用。
Q15:如果已經選擇插管、使用呼吸器或洗腎,就沒有機會再選擇安寧緩和善終?
A:當末期病人已接受插管、使用呼吸器、或末期洗腎、甚至用上葉克膜等延長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仍然可照會安寧共同照護團隊,經由醫師團隊共同評估其病況,若符合撤除維生醫療措施要件,就能移除已經使用中的維生醫療。移除過程搭配適合的症狀舒適用藥,能讓末期病人減少痛苦,以最符合自然死亡的狀態善終。
Q16:拔管等於放棄病人? 病人拔管後會很痛苦嗎?
(1)所謂的拔管(移除氣管內管)並不是放棄,而是經過審慎評估,決定放下過度的無效醫療,讓病人重新獲得舒適、尊嚴、平安、善終。
(2)此醫療過程需要經由相關專科醫師評估,並召開家庭會議,給予病人及家屬身心靈照護支持、也以安寧專業用藥確保臨終期間的舒適。
Q17:什麼是安寧居家醫療? 什麼人可以接受安寧居家照護? 如何收費?
(1) 本院為甲類安寧居家醫療,由安寧醫師、安寧居家護理師、及安寧團隊人員定期到家中或機構訪視,針對病人及家屬的需求提供適切的照護,讓末期病人及家屬在家或機構時,也能安心接受妥善的照護。
(2) 什麼人可以接受安寧居家照護:經主治醫師判斷符合安寧收案條件,病情不需住院治療、或病人希望在家善終者,,皆為安寧居家醫療服務對象。疾病類別包含癌症末期、非癌症疾病的末期、以及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之罕見疾病。
(3) 如何收費:收案對象若符合全民健保重大傷病患者,得免除部分負擔。訪視人員交通費:由病家自行負擔。花蓮市150元,吉安鄉、新城鄉、秀林鄉等區200元,壽豐鄉300元,每月支付一次即可 。
Q18:選擇安寧居家照顧,醫師會到家裡看診嗎? 還有哪些人會來?
A:安寧醫師會每月到家裡訪視病人。安寧團隊除醫生及護理師之外,還有心理師、關懷師、社工師等會協同居家訪視。護理師訪視頻次,會依病人病情需要做調整,心理、社工、關懷師亦視需要訪視。
Q19:安寧居家是不是像長照2.0一樣,會到家裡幾小時服務?
A:長照2.0是整合式照顧服務,安寧居家是安寧醫療服務。安寧居家是由安寧團隊依病人需求提供居家訪視,協助病人各種不適症狀緩解及家屬照護技巧指導,使病人在家中能有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及生活品質,並降低家屬照顧壓力及負荷。到宅訪視時間依照個案症狀而定,約莫1-2小時,護理師會依照病人需求,增減每週訪視次數。
Q20:選擇安寧居家療護,病人在家中死亡是不是會很麻煩,還要行政相驗等複雜手續?
A:安寧居家病人在宅死亡時,會由安寧醫師協助開立死亡證明。除非醫師認為死因與其末期病況有疑慮為「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才會轉報檢察機關進行司法相驗。
Q21:止痛藥物可以給這麼多,一直加上去嗎?會用到嗎啡是不是代表快死了?
A:如果一般止痛藥仍無法控制疼痛,醫師可能會使用嗎啡類藥物來止痛。嗎啡類止痛藥無所謂最高劑量,只要病情需要,劑量便可調高。但請注意,劑量調高並非代表上癮,而是病情變化讓疼痛加劇。請記得疼痛是能被控制的,如此才有好的生活品質,當然,使用嗎啡也不等於快死了,而是更積極來減輕疼痛的方式之一。
Q22:病人不吃不喝、不灌食、不打營養針,不就等於餓死他,加速死亡嗎?
A:當生命來到最後的日子,身體所有器官的功能都會越來越差,包括腸胃道。所以臨終的病人不想吃或者吞不下,往往代表腸胃快要沒有功能了,給再多營養也不能吸收。這時候如果灌營養品或者打營養針,就像是對一台零件幾乎壞光光的車子加油,是沒辦法讓它跑得更遠的,反而這些多餘的水分,會讓水腫更嚴重,或者累積在肺裡面造成呼吸困難。病人不需要的就不勉強給他,讓身體自然而然的關機,這不是加速死亡,而是對生命的尊重。
Q23:我心理又沒問題,沒精神病,沒發瘋啊,為什麼需要安寧心理師幫忙或關心?
A:當被告知病情惡化的壞消息時,常會感到震驚、不知所措,並伴隨各種複雜的心理狀態與情緒反應,像是不安、害怕、逃避、否認、憤怒、焦慮、憂鬱、失落、悲傷…等,也可能產生消極或極端的想法,如拒絕接受醫療、自我了斷…等;造成疾病調適不良、生活適應失衡。此時透過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協助,能讓末期病人與家屬更知道如何處理心理情緒困擾,有較好的末期疾病調適、醫病溝通、家庭溝通、臨終預備,與哀傷失落調適等,改善病人和家屬的心理狀況與生活品質。
Q24:我第一次聽到安寧關懷師這個名稱,請問他/她能給我什麼幫助?
A:箴言說:「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在身心靈社的全人照顧中,關懷師補足了靈性照顧這一重要的區塊。人在疾病末期或是臨終的階段,肉體愈軟弱,心靈的需求愈大; 心靈愈堅強,愈能承受生死的壓力。關懷師為病人與家屬提供心靈的支持、陪伴、輔助、引導。倘若有宗教信仰上的需求,也能給予相關協助。即便病人過世了,關懷師還會繼續陪伴或輔導遺族走過哀傷,重新適應環境與生活。以期讓病人善終,家屬善生,生死兩相安。
Q25:阿公年紀很大了,這幾天在家沒辦法吞東西,整天幾乎都昏昏沉沉的,一喝水就嗆到,他不願意去醫院,說要死就死在家裡,怎麼辦?
(1) 為什麼沒辦法吞東西?老人可能因為多種不同原因造成吞嚥困難,在飲水或進食時發生嗆咳,甚至有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性。經過基本醫療評估檢查,有些原因是很容易改善的 - 有些需要吞嚥功能的加強訓練;但也有些退化是無法逆轉的。不管什麼原因造成,我們都可以透過專業團隊(包括醫師、營養師以及語言治療師) 進行個人化的評估,找到合適的吞嚥策略,改善生活品質、減少嗆咳或營養不良的問題。
(2) 長輩不願就醫怎麼辦?長輩不願意前往醫院,常常是擔心無法死得其所、或怕被強加拖延受苦的醫療,我們需要更多的溝通、理解、並傾聽長輩表達自身的意願和恐懼,釐清他們內在的擔心,才能以個人為中心的照護原則來滿足他們的需要。然而這個過程並不容易、需要仰賴專業醫療團隊和家屬齊心合作。建議家屬可至「安寧療護、居家安寧」諮詢門診,先由醫師評估病程進展、是否符合安寧末期收案診斷,再轉介合適到宅提供醫療服務的團隊。
(3) 舒適吞嚥的安寧觀念:針對吞嚥困難且精神狀況不佳的長輩,餵食部分主要還是需要避免嗆咳不適,透過量少質精的細緻手工餵食,調整食物質地和性質,或是透過合適管路給予具飽足感的進食經歷;不是單純看營養指標的絕對數據,而是關注在當事人能滿足飲食或食慾的體驗,同時避免過度餵食,隨時注意腸胃道的吸收狀況逐步調整,才能達到有尊嚴有品質的安寧療護目標。
更新日期:2022/10/13 公告單位:發展部
訂 / 退閱電子報
**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 Mennonite Christian Hospital
地址:970 花蓮市民權路44號 電話:03-8241234
**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壽豐分院
地址:974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魚池52號 電話:03-8664600
捐款郵政劃撥帳號:06007006 戶名: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
本網站內容為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所有,未經受權,禁止轉載
Copyright © 2010 Mennonite Christian 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