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位於:首頁 > 歷屆消息 |
|
|
|
門諾IDS頸部超音波 揪血管病變防中風 |
‧2016/06/01 |
門諾IDS頸部超音波 揪血管病變防中風

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尤其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長年抽菸與年紀大者,都列為腦中風的高危險群。門諾醫院執行IDS山地巡迴醫療,三年前,神經內科醫師加入醫療團隊後,便主動針對高危險因子的病患進行頸部超音波檢查,期盼病患定期診斷,以達到早期治療及預防中風的功效。
躺在診療床上,顏阿姨略帶緊張,護理人員貼心的叮嚀阿姨放輕鬆,超音波探頭緩緩的在顏阿姨的脖子上移動,一旁的醫師及技術人員緊盯著超音波螢幕看,高高低低的曲線,以及血流速的聲音,馬上就讓神經內科醫師石振昌發現了不尋常。經由醫師的問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顏阿姨,因頸動脈血管阻塞嚴重,醫師建議至大醫院接受更精密的檢查與治療,而類似顏阿姨的個案,其實在部落裡並不算少。

門諾醫院神經內科醫師石振昌表示,腦中風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始終排在前三名,而仔細分析罹患腦中風的原因,都脫離不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血管疾病,為了能夠達到預防與治療的功效,三年前便結合山地巡迴醫療服務,執行頸動脈超音波的檢測,期盼藉此達到定期診斷以及預防中風的功效。
石振昌說,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可以瞭解頸動脈的阻塞情形,進而治療,可免於腦中風威脅。而臨床上,經常發現病患的血管阻塞率已經高達百分之70-80,雖然病患在身體上沒有太多的不適,但引發中風的比率相當高,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便可以有效預防中風的發生。
護理師劉惠蓮說,其實頸部超音波檢查就是一個健康的提醒,如果檢查結果發現有問題,除了隨時提醒自己血管已經阻塞,需定期追蹤外,最重要的仍必須透過飲食、藥物控制以及運動配合才能夠有效治療。但臨床上最常碰到的,就是病患無法配合,導致往往再回診時,病情只是更加嚴重。因此,巡迴醫療透過每次的駐點,不厭其煩的叮嚀與提醒,並透過正確的衛教,喚起民眾對自我健康的重視。
石振昌進一步強調,顱外的頸動脈超音波一次的檢查約20分鐘,不僅是非侵入性、無輻射的檢查,也是針對腦中風高危險群的重要檢查之一,以超音波掃描頸部動脈血管,同時測量血流速度,就可以了解頸動脈血流量與狹窄程度或有無硬化斑塊。民眾如有頭痛、耳鳴、眩暈、四肢或單側肢體無力、不自主顫抖、肢體僵硬、頸部或肢體酸痛、家族中有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腦中風或腦瘤等,都可以到醫院進行更精密的頸部超音波檢查,以對症下藥有效治療。此外,如果是高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中風病史患者,可考慮每一到兩年追蹤頸部超音波;而已經有明顯頸動脈狹窄或接受支架治療患者,則可考慮每半年到一年追蹤檢查一次。
更新日期:2016/06/01
|
|
|
  |
|